Alexa

廢冰箱、電視都到哪去了?回收廢家電再生成貴金屬!惠嘉電如何成為大廠 ESG 夥伴?

廢冰箱、電視都到哪去了?回收廢家電再生成貴金屬!惠嘉電如何成為大廠 ESG 夥伴?
撰文: 經理人/吳美欣     分類:創新商模     圖檔來源:經理人/侯俊偉攝影 日期:2023-01-07

你有想過,家裡廢棄的冰箱、電視機、冷氣、電腦、手機……,都到哪裡去了嗎?

走進位於台中外埔工業區的惠嘉電實業,廠區裡成堆的廢棄家電與資訊產品,依照不同型號分類,經過清洗、拆解、再製,變成可再利用的材料。在台灣,惠嘉電目前是唯一擁有多張相關執照,能將廢家電、廢資訊物品回收後經過再生處理製程,將物料再製成塑膠粒、貴金屬的處理廠商。

「ESG 這 2 年很紅,對我們這個產業來說,不管名詞怎麼變,都是為環境做事」惠嘉電實業董事長林雍偉說。1997 年,惠嘉電從回收廢棄家電起家, 用諧音「廢家電」將公司取名為「惠嘉電」。

 

後來隨電子業興起,新增廢資訊處理事業。因回收過程中,冰箱、電視、電腦、印表機、手機等都有塑膠材料,額外成立塑膠廠,處理內部與市場收售的塑膠料;也設立甲級精煉事業部,從電器拆下來的電子零件、或者電子業生產製程中多餘的下腳料,提煉出貴金屬。

 

目前惠嘉電跨足 4 大事業體,包括廢棄家電、廢棄資訊物、再生事業部,與甲級精煉處。每拆解 20 萬台廢家電物品,可回收各類金屬 4100 噸、塑膠 1300 噸,資源回收率達 80% 以上。


投入廢塑料認證、研發,回收料價格提高 3~5 成


在 ESG 風潮下,能做到回收、分選、再使用的一條龍服務,成為惠嘉電最大的競爭優勢。今年 4 月惠嘉電宣布,投入逾 10 億元資金在彰濱工業園區設立新廠,專門負責塑膠材料回收與再製。

 

同樣是廢塑膠,惠嘉電額外投入認證、研發、設備開發,回收再製的塑膠粒價格比原本的塑膠片高出 3~5 成,「這個行業的原則跟邏輯是,把物料還原得愈純,價值愈高。」林雍偉手裡拿著一罐塑膠片與塑膠粒,輕輕搖晃著解釋,這些都是處理冰箱獲得的塑膠片,經過塑膠廠分選、加熱與切割後,變成比小拇指指甲片還細的塑膠粒。這些塑膠粒,交由下游廠商與新料混合加工,最終可應用在自行車、扇子、園藝器具等塑膠製品中。


塑膠回收料,比起新料,少了石化開採、提煉變塑膠的過程,因減少碳排在近年受到企業注意,「以前使用塑膠回收料是要cost down(降低成本),現在有了碳排概念,廠商是為了要用回收料而用。」

 

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,取得「有限原料」的議價能力


從回收物的原料,提煉出小小的塑膠顆粒,得經過比想像要長的製造鏈。以冰箱為例,冰箱體積大、零件複雜,是所有家電、資訊產品中最難處理的物件。經由人工分離磁條、抽屜,拆解壓縮機、蒐集冷媒,單純剩下冰箱外殼後,再進入最後 2 道破碎機工程。

 

第一道先裂解冰箱外型,第二道透過 2 條鍊條,在充滿氮氣的密閉空間不斷旋轉,讓物件互相撞擊,把銅鐵鋁、泡綿、塑膠等材質分開,就連烤漆都可以被分離。經過物理篩選後,會依照重量、材質,區分粉塵、泡綿、鐵等,再用渦流機分離銅、鋁與塑膠。

 

在破碎過程中分解出來的塑膠物料,還需進到塑膠廠,進行材質分選、加熱、拉長與切割,經過造粒流程後,才會變成可以與其他塑膠材混合使用的塑膠粒。

 

延伸製程,能提升回收料價格,也對供貨穩定有所幫助。林雍偉表示,一般生產製造,是以量制價,向供應商買的量多可以砍價,「但我們是倒過來,進貨愈多,給供應商的價格要愈好。」廢棄物來源有限,因為是來自國民所使用的廢棄家電,回收業者對供應商依賴性高;而提升回收料的附加價值,能在銷售端創造利潤,將利潤反映在收貨端,強化原料取得的競爭力。

 

幫員工了解工作意義,成為大廠永續發展的夥伴


然而,要做到這些事,不只需要技術,光是能夠「獲准」經營,本身就是個門檻。像回收家電與回收塑料,就是不同的牌照,得各自申請許可。回收廢家電與廢資訊物,需要通過地方環保局與中央環保署審查,並核發許可證,每日還會有稽核人員核對處理流程與數量。

 

過去,鮮少聽到相關業者談論牌照、製程管理的營運細節,但林雍偉想做的是,打造專業品牌,建立與電子供應廠比肩的形象。在採訪前一天,他們才剛開完讀書會,討論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寫的《如何避免氣候災難》,也重新設計制服、名片、DM、公司影片,希望形塑企業價值觀,讓員工更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。

 

林雍偉也調整公司架構,把廠務與業務依據業務內容,劃分為事業單位,採利潤中心制,每個事業單位自負盈虧。以前業務與廠務分開,會發生業務希望回收新的品項物料,但廠務認為無法處理,或者希望業務多收特定物料的狀況。現在,為了達到績效,各單位目標一致,也就改善溝通不良的問題。

 

展望發展,林雍偉希望能做到一站購足(one stop shopping),供應廠產出的廢棄物,不管是消費電子或家電、塑膠,都盡量提供服務;無法處理的品項,也能轉介給同業合適的對象。從回收到再利用,降低廢棄料與碳排,成為大廠永續發展的夥伴。

 

林雍偉
畢業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,曾任美商麥肯錫分析師、台灣諾基亞產品經理,2013年後接任惠嘉電董事長。

 

惠嘉電
創立時間 | 1997年
營 收 | 約6億(2021年)
營運項目 | 廢塑料資源再生、甲級廢棄物處理與貴金屬精煉,收受對象包括國內眾多上市櫃光電、半導體科技大廠。
 

延伸閱讀:

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是什麼?解讀 17 項指標和背後理念

永續報告書是什麼?金管會:2023 年這些公司都要有!相關準則和撰寫方向

 

※本文授權自經理人,原文見此